第十五條 水土保持方案應當符合法律法規(guī)和技術標準的要求。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作出不予行政許可的決定: (一)水土流失防治目標、防治責任范圍不合理的;(二)棄土棄渣未開展綜合利用調查或者綜合利用方案不可行,取土場、棄渣場位置不明確、選址不合理的;(三)表土資源保護利用措施不明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不合理、體系不完整、等級標準不明確的;(四)生產建設項目選址選線涉及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qū)、重點治理區(qū),但未按照水土保持標準、規(guī)范等要求優(yōu)化建設方案、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等級的;(五)水土保持方案基礎資料數據明顯不實,內容存在重大缺陷、遺漏的;(六)存在法律法規(guī)和技術標準規(guī)定不得通過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六條 水土保持方案經批準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生產建設單位應當補充或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報原審批部門審批:(一)工程擾動新涉及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qū)或者重點治理區(qū)的;(二)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或者開挖填筑土石方總量增加30%以上的;(三)線型工程山區(qū)、丘陵區(qū)部分線路橫向位移超過300米的長度累計達到該部分線路長度30%以上的;(四)表土剝離量或者植物措施總面積減少30%以上的;(五)水土保持重要單位工程措施發(fā)生變化,可能導致水土保持功能顯著降低或者喪失的。 因工程擾動范圍減少,相應表土剝離和植物措施數量減少的,不需要補充或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
第十七條 在水土保持方案確定的棄渣場以外新設棄渣場的,或者因棄渣量增加導致棄渣場等級提高的,生產建設單位應當開展棄渣減量化、資源化論證,并在棄渣前編制水土保持方案補充報告,報原審批部門審批。
第十八條 水土保持方案自批準之日起滿3年,生產建設項目方開工建設的,其水土保持方案應當報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原審批部門應當自收到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將審核意見書面通知生產建設單位。
第三章 方案實施
第十九條 生產建設單位應當按照經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措施。 需要編制初步設計的生產建設項目,其初步設計應當包括水土保持篇章,明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標準和水土保持投資,其施工圖設計應當細化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生產建設單位應當將水土保持工作任務和內容納入施工合同,落實施工單位水土保持責任,在建設過程中同步實施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水土保持措施,保證水土保持措施的質量、實施進度和資金投入。
第二十條 對可能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的大中型生產建設項目,生產建設單位應當組織對生產建設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進行監(jiān)測,及時定量掌握水土流失及防治狀況,科學評價防治成效,按照有關規(guī)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門報送監(jiān)測情況。
第二十一條 生產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監(jiān)理,應當按照水利工程建設監(jiān)理的規(guī)定和水土保持監(jiān)理規(guī)范執(zhí)行。
第四章 設施驗收
第二十二條 生產建設項目投產使用前,生產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水利部規(guī)定的標準和要求,開展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驗收結果向社會公開并報審批水土保持方案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出具備案回執(zhí)。 其中,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生產建設單位組織第三方機構編制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報告。承擔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評審、水土保持監(jiān)測、水土保持監(jiān)理工作的單位不得作為該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報告編制的第三方機構。
第二十三條 水土保持設施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生產建設項目不得投產使用。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結論應當為不合格:(一)未依法依規(guī)履行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程序或者開展水土保持監(jiān)測、監(jiān)理的;(二)棄土棄渣未堆放在經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確定的專門存放地的;(三)水土保持措施體系、等級和標準或者水土流失防治指標未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批復要求落實的;(四)存在水土流失風險隱患的;(五)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材料明顯不實、內容存在重大缺項、遺漏的;(六)存在法律法規(guī)和技術標準規(guī)定不得通過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的其他情形的。
第二十四條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合格后,生產建設單位或者運行管理單位應當依法防治生產運行過程中發(fā)生的水土流失,加強對水土保持設施的管理維護,確保水土保持設施長期發(fā)揮效益。
第五章 監(jiān)督檢查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實行水土保持方案審批事項清單管理,依法公開審批范圍、程序、結果,推進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標準化、規(guī)范化、便利化,提高審批效率。